还好,王小六这几年跟在江庆身边,到底学了不少东西。姚采澜索性就打发他办理收租的事,把个王小六激动的语无伦次,说了一大堆赌咒发誓、忠心以报的话这才颠颠的跑了,倒是惹得姚采澜她们笑了半天。
收完麦子马上就种上了玉米、黄豆、谷子、红薯等作物。姚采澜又让王小六多在田间转悠,看看出苗情况怎么样。
数天后,王小六把受租的事情圆满的办完了,这才晒得黑不溜秋的回来复命,说是今年虽然减产不少,但收成还算可以,佃户们日子虽较往年艰难上不少,但还是过得去的。
姚采澜很是松了一口气,夸赞了王小六几句,末了又吩咐王小六,在几处庄子上各自挑选了最艰难的几户免去一半的租子。
忙忙碌碌的日子过的便格外的快。
直到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前,走了一个多月的江庆才从大名府风尘仆仆的返回来,同时终于不负众望的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萧如江被列入了大赦名单,由秋后问斩改成了流放西北边境。
虽然流放肯定也是一个无比艰辛的旅程,可是,这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活着,就有希望。何况是萧如江那么一个了得的人物,只要有了一线机会,说不准会有什么大造化呢也很难说。
消息传来,大家都很高兴。
江右他们自不必说,姚采澜也是暗自送了一口气。
五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啊,花的值毕竟是一条人命,这可不是能用银子衡量的。
公中的账上被划走了这么一大笔银子,账上的数目明显的缩水了。江清山虽然并不关心具体的账目,可江庆奉了姚采澜的命,每到月底,或是有大型的收入或支出,势必要跟江清山汇报一番的,因此,江清山对于自己的家底,被姚采澜强压着,倒也有一点数。
江清山嘴上没说,在心里是很感激姚采澜对他的支持的。五百两银子,可不是什么小数目,顶得上自己家里庄子、铺子一年所有的收入了。
可人家,甩出一打银票,二话没说,眼睛连眨也不带眨的。这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得到的。何况,是对于姚采澜这个一向并不算大方的女人来说。
主母 六十章 中秋
六十章 中秋
萧如江终于摆脱了上断头台的结果,这让姚采澜一直而来的一个心结也终于解开了疙瘩。
她看了这些日子,真是打心眼里喜欢踏实、上进的小树。所以,她不想小树得知真相以后用他含着恨意的眼睛看着自己,更不敢想象他会如何对待一腔热情的石头。
这下好了。
姚采澜心里高兴,中元节的时候也就特许石头和小树亲手扎了河灯,去小黑河放河灯。姚采澜自是不能轻易的抛头露面,只是听说那一夜小黑河边十分热闹,人来人往,两个孩子自然玩的高兴无比。
七月底正是酸枣成熟的几节,后山上的野酸枣树挂了不少果子。姚采澜沾了石头和小树的光,天天能吃上酸酸甜甜的果子,新鲜又美味。
怀里的铁锤馋得哈喇子流的更长了,伸着小手努力往果盘子里扒拉,姚采澜忙把果盘拿远了些,怕他一个不注意塞到嘴里一个,那可是会出人命的。
小莲见惹起了铁锤肚里的馋虫,就把西瓜切成薄片,再把西瓜子小心的一个一个剔除。铁锤摇着两只手抓了西瓜,歪歪扭扭的终于送到了嘴里,用那“无齿”的嘴巴使劲咂吧着,满嘴、满腮红通通的汁水直流,一家人便都饶有兴致的围在他身边围观他的“惨状”。
没过几天,上面竟然下了嘉奖令,表彰了相当一批地方官员,都是因为时逢大旱却没引起饥荒而受到嘉奖。其中,平阳县王县令竟然和公公江奎一同升做了大名府的通判,宋县丞因为亲身直接指挥了水利的修缮而顺利的升做了本县的知县。同时,姚谦也因为勤于政事、辅佐有功而摘了“待罪之身”的大帽子,官复原职,从新任了竹通的知县。
听到这一消息,姚采澜是有喜有忧。
显然,平阳县兴修水利的首功之臣,江清山,这次大规模的褒奖当中毫无斩获。可不是么,修缮水利他直接参与没错,但是,明面上却只有宋县丞一人。你一个武将,怎么能在水利上掺合呢,大景朝哪条哪款也没这个啊,说出去也是一条大罪
江清山当然是郁闷的不得了。不过,也是他心宽想得开,烦恼了没两日就又生龙活虎了。
姚采澜这才知道,原来大名府范围内的别的县城,大部分都因天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饥荒,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今上闻听后大为震怒。这嘉奖令先下来了,不知道等待其他官员的又是怎样的处罚呢?会不会有人为此倾家荡产,有人为此家破人亡,或者有人为此蒙冤受屈呢?
不过,总有人会为了饥肠辘辘、群情激愤的老百姓买单的。否则,朝廷又怎样才能安抚民心、重新把老百姓糊弄好呢?
对于江清山的委屈,姚采澜还是挺心疼的。不过,她同时也暗自里有一丝的庆幸。她活了两辈子,早就深知在官场上,那是高处不胜寒。官大一级,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责任,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麻烦,就意味着有更大的风险。
姚采澜跟江清山合计着,江老爷这次升官其实是明升暗降吧?一个县的一把手,升做了一个府的n把手,品级是升了没错,可是,权势明显的大不如前了。江老爷其实是失势了。
这难道是“谋逆案”的后遗症?感情,人家在这儿等着呐。这人,得多有耐心啊,连一个算是已经脱离“赵家军”多年的系统外人士也受到了应有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