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已经收拾妥当了,手边放着一个小包袱等着李伊水,见李伊水进来,便要出发
李洵虽说徐州和江宁的生意忙,抽不出时间来陪妻子去京城,但是到徐州城门口送送张氏和李伊水的时间还是有的,因此将张氏母女二人送出徐州城才返回家。
这次除了李洵外也没有其他人前来送行,可以说这一次是悄无声息的赶往京城的。
且不说李欢见张氏走后,家里父亲经常不在家,李纪又是一门心思的埋头苦读,便认为家里属他最大,开始骄纵起来了,时不时的调戏丫鬟之类的,单说张氏和李伊水在往京城赶的路上,张氏心急,自然让马夫尽快赶车,这一下子可苦了李伊水,古代马车抗震方面本来就不好,车轱辘还是木头做的呢,加上道路高低不平,纵然座位上铺了厚厚的棉垫用来减震,李伊水仍然是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张氏无奈,只好让马夫放慢速度。
速度放慢后,李伊水就好多了,李伊水见自己拖了母亲的后腿,心里很是内疚,张氏反倒安慰她,“反正李卫的伤势已经几个月了,就是现在赶过去也不急这几天。”
在车上颠簸了几日,李伊水渐渐适应了在马车里的来回摇晃,便让车夫提高速度,张氏见车夫提速后,李伊水仍然是没有事情,便放心了,开始加紧往京城赶路。
终于,经过二十多天的路上奔波,张氏一行人来到京城天子脚下。
张氏看到巍峨的城门,心里有点发怵,这毕竟是她第一次来到京城,但是想到住在京城里的儿子,张氏压下心中的紧张,整整衣冠,开始吩咐车夫排队准备入城。
等进了京城,张氏看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大都衣着华丽,就连平民百姓也都是衣帽整齐,很少看见骨瘦如柴苦哈哈的人,张氏不由想到李卫曾经说他到京城就像是乡下土包子进城一样,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新鲜,当时她还以为李卫夸张呢,现在却相信了,张氏想到在徐州城人们看到那些土包子后露出的鄙夷讪笑的神色,便收起神色,端庄肃穆的坐在马车上,好像这京城的景致她是司空见惯似的,只是偶尔才用眼角瞟一下窗外的街道景致。
李伊水对繁华的街市来往的人群并不感兴趣,毕竟这里的街市在繁华,也比不上二十一世纪的商业社会繁华,李伊水的关心重点在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上,从马车车窗闪过的特色装潢的店铺更是紧紧吸引了她的眼球,如果不是母亲急着见哥哥,李伊水真想在这北京城的大街上逛上几遍。
李伊水到京城之后会遇到什么呢?欲知后事,请将推荐收藏交上——
第二卷 第八十三章 缘由
马车很快来到李卫在京城买的住宅门前,李卫因为是汉人,没有在内城居住的资格,因此,他购买的宅子是在崇文门外的杨梅竹斜街的一处四合院。
等马车到达的时候,门口门房处的跟李卫从徐州来的老孙看见是徐州的马车,以为是徐州送信的人,走了过去,却听到车夫小声说了几句,大吃一惊,赶快打开大门,让这两辆马车进去。
不一会儿,得到消息的纳喇素琴赶了出来,将自己的婆婆小姑迎接进去。
张氏想着马上就要见到的儿子,顾不得跟纳喇素琴说话,就往内室去。
内室里,李卫还没有得到母亲到了的消息,此刻的他正扶着床沿慢慢走,努力的让自己受伤的脚也活动一下。
看到张氏进来,李卫大吃一惊,随即责怪的看着纳喇素琴一眼。(起点中文网独家首发)
纳喇素琴感觉很委屈,她也是在去厨房给李卫端药的时候碰见小丫鬟说太太来了,惊得她顾不得端药直接往门外走,哪知还没有走到门口就碰见婆婆,哪里有时间告诉李卫。
张氏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伤在了腿上?还不赶快到床上躺着去?”
李卫楞过后,就恢复过来,看向母亲和小妹,:“娘,你们怎么来了?我爹呢?我的伤势不要紧,你看——”李卫将右脚来回伸了两下,“我都已经好了。”
张氏蹲下身子,看见李卫的右脚上裹着厚厚的白布,心中心疼,“怎么会伤到脚?大夫看过了没有?”
李卫索性坐到床上,将右腿平放到床上,自己动手解开脚上的白布。
白布解开,李卫的脚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不过已经结疤了,张氏仔细的看了看,确定是没有大事,才放心。。wenxueMi。
李伊水凑了进来,摸着李卫脚上的伤疤,心惊胆颤,这么长的伤疤,当初该流多少血啊?如果在多用力一些,这只脚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李卫让她们看过之后就又用白布将脚包裹起来。
张氏开始仔细询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