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秋雨是李家绣坊的女工,自然知道东家的成员,随即俯身道:“回李姨奶奶的话,秋雨愚昧,经师傅耐心教导近十年,也仅仅学的师傅的八成手艺。”
“八成,”李姨娘满心欢喜:“阿弥陀佛,八成就够了,要是汶水、沉水这两个丫头能学会你的一半手艺就够了。”李姨娘知道惠娘的手艺有多好,那可是在江南都有名气的绣娘,秦秋雨有其师傅的八成手艺,已经出乎她的意料了。
李家并不需要靠女儿的手艺来养家,学刺绣只是怕日后说亲嫁人时被夫家挑剔,只要手艺过得去就行了,也是一个在闺阁打发时间的法子,因此,李姨娘对自己的女儿要求并不高。
秦秋雨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要求只要那两位小姐不太笨就很容易办到,因此,也有了些底气。
李姨娘又问了几句她家在哪?有几口人?秦秋雨一一作答了。终于李姨娘满意的笑了,冲张氏点点头。
张氏事情已经定下,从炕桌上填漆茶盘中拿起一个小盖钟。含笑茗了一口茶,“既然这么着,绣娘就定成你了,你就在府里住下,韩嬷嬷你去安排秋雨的住处,月钱——”张氏沉吟了一下,想到惠娘在绣坊每个月拿着五两银子:“月钱就五两银子吧,过上两年,我那个女儿伊丫头也要劳烦你呢。”
“五两银子!”秦秋雨被这个数字惊呆了,是她在绣坊的工钱的整整五倍,怪不得绣坊的人为了这个名额打破了头,原来自己还以为只是叫两个小女孩学手艺,做不出活来,工钱肯定没有多少,韩嬷嬷找上自己时还不太乐意。如今,就是府里的规矩再多十倍,秦秋雨也愿意干这个工作。
“谢太太!”秦秋雨真心实意的冲张氏磕了一个头,又向旁边坐的李姨娘赵姨娘磕头,随韩嬷嬷下去了。
旁边的赵姨娘笑着向李姨娘说:“李姐姐,我向你推荐的这个人怎么样?”
“看着是一个老实的孩子,手艺比我想得要好。”李姨娘比较满意。
“惠水丫头跟着慧娘学刺绣的时候认识的这个秦秋雨,每次见了我都要向我夸奖这个秦秋雨的手艺,可以说是慧娘的得意弟子了。在金织坊的手艺也只有那些老师傅可以比。”
张氏心中一动,如此一来更要把她留在李家,就算不是为了几个女儿的女红,单单为了金织坊的生意也要留住她,说不定十年后这又是一位慧娘呢。
求推荐收藏票票!!!
第一卷 第二十章 争执
虽然吕先生年后还没有来,但是李纪已经在忙着读书了,汶水、沉水又跟秦秋雨学刺绣,伊水就经常跟着哥哥李卫去店铺逛逛。
去的次数多了,店里的伙计帐房渐渐开始喜欢这个嘴巴甜,手脚又勤快的小小姐。
伊水曾经向帐房郝掌柜的提出用炭笔代替毛笔记账,郝掌柜试了试后就拒绝了,对于他来说,使用毛笔写字更顺手——毕竟使用了四十年了。
虽然郝掌柜拒绝使用像小孩子在地上乱画的炭笔在账册上记账,但是对于伊水小姐提出的将帐目用三线表格来记账的方法还是很赞同的。使用了之后果然记账结帐月末核对方便多了。
五芳斋的生意已步入正轨,可是伊水却发现哥哥李卫的情绪渐渐低落了下来,似乎有什么心事。
这种情况在二月的一个下午彻底爆发了。
那天中午,李洵到外面赴宴去了,张氏想到很久没有和儿子女儿单独相处了,就吩咐各房自己吃饭,不用到她这里立规矩了。
在正院摆好儿子女儿爱吃的春笋炒肉、东坡肉、清蒸螃蟹、西湖醋鱼、桂花糖藕,张氏和儿子女儿开开心心的吃饭。
席间,伊水将这些日子的见闻跟母亲哥哥讲,不知不觉说到舅舅家的几个表姐。
“你舅舅家的表姐有才有貌,以后说不定就有大造化呢。”张氏对自己的几个侄女还是很喜欢的。
伊水不以为然:“可是她们学规矩也太辛苦了,前几天我去舅舅家,撞见那个席嬷嬷在教规矩,琦晓表姐坐下来的姿势不好看还被席嬷嬷打手心了呢,琦晓背地里偷偷的哭呢。玟昭表姐学规矩最刻苦,她的教习嬷嬷是从宫里放出来的老宫女,像个贴身丫鬟一样每天都跟着她,坐卧行走,吃饭穿衣,稍微有点不合规矩的地方都不能有,跟坐牢差不多。”
“幸亏我不用学这些狗屁规矩。”
张氏瞪了她一眼:“小孩子家的,跟谁学的这些脏话?”
伊水吐了一下舌头同时夹了一口菜放在嘴中,继续刚才的话题:“这还不算完。听说堂舅舅下个月要将她送往京城呢。”
李卫夹了一块东坡肉,疑惑的问:“送她到京城干什么?那里人生地不熟的,有没有人照顾。”
伊水用看白痴的眼光看了李卫一眼,拜托啦,我这个穿越的人士都知道她到京城的原因,你这个土生土长的原居民居然问这么脑白的问题。
“送她去学规矩,”张氏接了口:“京城的教习嬷嬷多,管教也严,也能早点适应北方的天气,还有徐州毕竟地处偏僻,消息传递不方便,京城有什么潮流的衣服首饰样式也能早些安置,免得到时候被人笑话成土包子。”张氏在这一点上和堂兄的观点一致,伊水甚至怀疑是张氏劝说堂舅舅将玟昭?